切换城市

首页
讲师查询 课程超市 免费比价 内训众包
朱荣喜

朱荣喜 暂无评分

财务管理 税务统筹

讲师官网:http://zhurx.sougen.com.cn/

付费查询讲师联系方式(无需注册 扫码即可)
仅需5.00元查询讲师或助教联系方式,仅限聘请讲师授课

立即购买

朱荣喜二维码
扫一扫讲师移动官网
任意分享朋友圈
  • 查看详情>> 朱荣喜 说明:该文是经过实地调研、数据研究、访谈总结、详细梳理、风险评估、税收筹划、方案实施后为客户单位出具的税收筹划实施情况汇报材料,仅供煤炭企业高层及财务人员参考,著作权由作者所有。 (集团简介,此处省去) 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治理结构越来越复杂,生产经营与发展改革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越来越大。如何有效控制风险,使公司健康地发展,是摆在公司决策者面前的一件大事。2012年,随着全球经济形势严峻,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煤炭需求整体疲软,XX集团公司高层深刻认识到煤炭企业税费过重的压力。那么怎样促进煤炭企业在应对困难局面的同时又推动可持续发展呢?对此,XX集团希望借助我们三方丰富的咨询经验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经过实地详细的调研后,我们决定以税收筹划为切入点,结合集团实际,对XX集团及各权属单位的税负情况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微观分析、评价。并在此评估基础上,寻求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与政府政策意图的最佳结合点,通过集团的整体调控,以实现各纳税企业之间的平衡和协调,进而降低集团整体税负,使生产经营利益最大化。 一、XX集团实施税收筹划的必要性 通过对税收筹划和税收风险管理理论的认真研究,我们重新审视了XX集团税收与经济的依存关系,并结合近年来集团公司税收管理经验,对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定位和发展走向进行了深度思考、探素,提出了在逐步规范企业税收行为的前提下,抓住“税收筹划”这个决定企业税收负担和经济效益的核心,提出了以风险管理体系为导向的税收筹划思路,具体来讲主要鉴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实施税收筹划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我国,长期以来在纳税上走的是“计划税”、“人情税”、“关系税”,特别是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方但却有自主制定税收政策的西部地区。甚至忽视企业的经济效益的高低,根据完成“税收征收计划”需要,对辖区内的重点税源企业确定一定的纳税额度,造成企业的效益与税收不匹配。这种现象既不利于充分发挥企业生产经营积极性,也不利于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更与国家依法治税的方针相违背。对国家而言,成功的税收政策往往是既能使经营者承担的税收负担最轻,又可使政府赋予税收法规中的政策意图得以实现。因此,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利益主体,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确定组织架构、投资时间或者现金流量,以便在现行税制框架内实现纳税成本和税收负担最小化,和采取各种措施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一样,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2、实施税收筹划有利于适应内外环境,提升企业竞争力 目前,国内煤炭市场正处于极为困难的时期,受国内外宏观经济下行和我国煤炭主产区煤炭产量的继续增长影响,煤炭市场由原来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煤炭价格持续下跌。一方面煤炭产能过剩问题日益严重以及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在短时间内难以缓解。另一方面,随着材料、劳动力成本增长,煤炭价格却仍在低位徘徊,导致企业生产投资成本加大,利润大幅下滑,经营风险加剧。因此,如何在一个更加开放、公平的环境下竞争,取胜的关键就在于能否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但是,目前供求关系严重失调,“开源”不成则“节流”,即重点在于企业内部财务成本的控制上。作为财务成本较大比重的税收支出,如何通过税收筹划予以控制并节约现金流,对XX集团目前来讲显得相当关键。税收筹划工作的开展,一方面企业可以实现向管理要效益,减少税收成本支出,降低税收负担,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资产、成本、利润的最优效果,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适应目前内外部环境,提升企业竞争力。 3、实施以风险管理体系为导向的税收筹划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础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的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该集团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因此,如何完成资源最优配置、利益最大化,为公司可持续性发展夯实基础?为此,我们以战略的高度提出了以风险管理体系为导向的税收筹划思路,从集团发展战略出发,着眼集团公司管理体制和治理模式,服务好集团公司资本运作和对外扩张,加强兼并重组、运营管理税收政策的研究,充分享受国家优惠的税收政策,实现向管理、向政策要效益,既是企业实现其总体经营目标的迫切要求,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税收筹划开展的主要内容 (一)基本内涵 以XX集团 “十二五”战略规划要领精神为指导,以公司做大做强,与地方政府和利益各方互惠双赢为原则,以市场运作为手段,以合理配置资源为契机,充分利用集团公司管理优势,通过组织形式优化以及与政府博弈等多种方式推进税收筹划工作的开展,统筹兼顾、确保重点,提高税收政策研究及利用的质量和效果。 (二)设计目标 以税收风险评估为先导,通过对XX集团及下属公司税收管理现状进行评估,明确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设计可操作性强的税收筹划方案,创造条件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实现向管理、向政策要效益。 (三)主要内容 1、优化税收管理体制 集团内部设置专门税务管理机构,并配备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高的管理人员,研究国家的各项税收法规,把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用好、用足,并对企业的纳税行为进行统一筹划、统一管理,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2、实施税收风险评估 为加强经营管理业务流程的税收风险控制,保障企业安全、健康运营,集团财务部组织相关部门对经营管理中涉及对外投资、并购重组、资金管理、物质采购、产品销售、劳动用工、环保等方面业务进行全面评估。并针对以上重大风险要求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和应对方案,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 3、研究税收管理精细化 在我国,存在国、地税两套税务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讲,确保了中央财政与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但由于各地税收政策差异化,无疑加大了像煤炭这种跨地域性企业的纳税成本。因此,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如何确定组织架构、投资时间或现金流量,以便在现行税制框架内实现纳税成本和税收负担最小化,这就要求税收管理工作的细致程度。通过对税收筹划工作的流程化、精细化,直接关乎税收风险的有效防范的大小,能否实现向管理、向政策要效益,是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税收筹划工作开展的具体做法 与以往分税种来筹划业务不同,此次我们采用以业务为切入点来筹划税种,贯穿企业生命周期的各个过程,从企业的组织、融资、投资、采购、内部核算、销售和产权重组等一系列环节进行税收筹划,既贴近企业管理实际,又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将税收工作提升到了全面、系统的战略高度。 1、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重组,搭建避税平台 (1)优化集团组织形式,降低集团整体税负。由于XX集团内部各个企业之间税收课征的范围和税种存有差异,税率高低不一,集团本部长期出现亏损。为此,我们通过一系列的财务决策和战略调整,平衡集团税负,降低集团整体的税负水平。主要操作方法有:优化组织管理、规范收费行为、合理分摊集团承担的费用、加强专利技术保护、加大技术开发费的加计扣除、享受专用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构建集团型融资平台、选择符合集团管理优秀的资金管理体系,规范内外部财务核算,降低财务风险等。 (2)配合集团资金结算中心运作,提供税收筹划策略。资金结算中心主要利用集团的资源和信誉优势,整体对外筹资,然后层层分贷,解决了集团内部企业筹资难的问题,同时有效调节了集团资金结构和债务比例。鉴于XX集团的资金结算中心实行集中化管理,税收筹划运作与资金结算中心的设立和资本运营相结合。资金结算中心可以扮演着银行的角色,向集团内部的经营单位放贷借款,集中承担集团内的财务风险,同时降低了资金融资与管理费用。此外,最重要的是,通过集团资金结算中心可以充分享受“统借统还”税收政策,达到借贷款免征或少征营业税;同时,可以争取“资金池”利息收入不缴纳营业税政策。由此,大量利息收入就可以通过资金结算中心得到筹划和分配,可以取得抵免税款或延缓纳税的效果。 (3)构建多样性集团融资平台,降低融资成本。为加大资金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我们选择以集团作为融资平台,采取多种金融工具进行融资。主要包括银行借贷、信托融资、股权融资,融资租赁。在2013年,我们提议通过“营改增”试点,进行了2亿元的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在执行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同时,还还得到了进项税的抵扣,与同期银行借款相比,降融资成本。随着2013年“营改增”的全面推行,我们对内部单位设备租赁公司这一平台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借助“营改增”这一优惠政策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全面达到增值税内部消化,降低集团整体税费。 (4)加强租赁业务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充分利用集团设备租赁中心,实现转让定价。租赁业(有形资产租赁)纳入“营改增”后,设备租赁收取租赁费按规定缴纳增值税,我们通过更深一步的“营改增”税收政策研究,并研究租赁设备统管后对集团公司战略及税收的影响,同时,以XX集团名义成立设备租赁中心,并合理利用租赁费形式调节各合资企业利润。 2、加强煤炭资源管理,降低不合理税费支出 (1)合理确定折算比例,降低煤炭资源税。税法规定,煤炭企业资源税计税依据为原煤产量,对于连续加工前无法正确计算原煤移送使用量的,可按加工产品的综合回收率,将加工产品实际销量和自用量折算成的原煤数量作为课税数量。为此,我们建议XX集团统一核定折算比例,同时结合在各生产矿井得到广泛推广与运用“以矸换煤”技术,将折算比例换算到最高,从而降低资源税。据数据统计,2013年降低资源税2160万元,相应减少价格调节基金约6000万元至9000万元。 (2)积极沟通与申请,降低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资源补偿费,作为煤炭企业的税费的最大支出项,我们组织财务部、煤炭生产部门、地质部门等,就如何降低矿产资源补偿费做了详尽的调研与数据分析。最终,通过与地质矿产管理部门重新核定开采回采率;对煤泥、老区生产矿井三下压煤,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申请减缴或免缴矿产资源补偿费。同时,加大集团统销力度,利用价格调整矿产资源补偿费的支出;调整矿产资源补偿费上缴时间,由按月改为按半年上缴,获取的资金的时间价值。 (3)发挥集团优势,开展税务公关。目前XX集团各生产矿井(跨地区)都缴纳煤炭价格调节基金,每吨15-20元不等,可以直接税前扣除。2013年,B市国税局认定XX集团下属某矿缴纳的煤炭价格调节基金不能税前扣除,该矿几次争取,最终都无法税前扣除。2008年至2012年,需补交企业所得税共计6873万元。严格从税法来讲,价格调节基金是不能税前扣除的,但是作为政府行为,该矿又不得不遵守。为此,我们建议XX集团公司应通过集团优势,对价格调节基金的政府行为与企业利益影响进行深入的法理分析,并积极与政府沟通,最终可以税前扣除。 3、依托内部市场化,构建转让定价平台,合理均衡企业税负 (1)加强集团内部交易价格管理研究,建立集团内部转让定价机制。鉴于XX集团已经对关联企业之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专门技术、资金借贷等活动确定了集团内部价格。为此次税收筹划进行转让定价创造了条件。为此,我们通过集团的整体调控、战略发展和投资延伸,主营业务的分割和转移,以实现税负在集团内部各纳税企业之间的平衡和协调。研究出以下转移定价的方式:一是通过采购和销售实行统管,利用销售价格影响产品成本、利润;二是通过在成员企业之间收取维修费用、安全服务费、技术服务费等来转移利润;三是通过成员企业之间的固定资产购置价格和使用期限来影响其产品成本和利润;四是通过成员企业之间的劳务费来转移利润,从而影响收入和成本。 (2)规范后勤服务,现实小资源大收益。内部市场化,作为优秀的内部资源配置手段,在此次的税收筹划活动中,其价值创造的优势得到了很好的发挥。物业公司服务结构的构建,食堂、车辆营业模式的规划以及核算选择等,通过税收筹划,将价值创造与内部市场化有效融合起来,依托内部市场化,使诸多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在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降低了成本,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4、整合集团内部资源,降低集团整体税负 (1)充分利用亏损弥补政策,减少企业所得税支出。对XX集团公司而言,亏损的发生是很被动的,因为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希望发生亏损,但亏损具有不可操作性。对于亏损资源,企业必须从资本运营上下功夫,确保亏损能在规定期限内尽快得到全部弥补。 (2)加强合资企业分红资金管理,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 XX集团本部占用合资公司的资金,并按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支付资金占用费。合资公司按规定缴纳了营业税及附加,同时外部股东也分享此部分收益。但如果不支付利息,合资公司所在地税务部门及外部股东都会提出异议。因此,XX集团在财务上无论采取何种处理方式,都无法达到利益最大化目的。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税负增加,但企业竞争力下降;如不遵守税法时,税负虽可降低,企业竞争力可增强,但存在税收风险。因此,我们提出应及时调整合资公司利润分配形式,通过重新建立合资公司分红制度,减少集团公司占用合资公司资金,避免利息损失。 (3)与税务部门协调,认真做好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工作。由于历史原因,XX集团潜在资产损失情况严重,为此,我们提出XX集团应从税收角度考虑,组织人员评估资产损失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细致研究资产损失申报工作的政策与流程,并认真做好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工作,保证了年度利润的真实性、合理性。 5、创造条件,合理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 (1)认真落实了技术开发费优惠政策。XX集团技术中心属于国家级技术中心,每年用于科技活动投入达到了销售收入的2%,并逐年有所增加;从事研究开发的专门科术人员占科技人员总数的10%以上,形成完善的技术研发体系,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在煤炭行业处于先进水平。为了充分享受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政策,2013年,我们配合XX集团完成了以集团技术中心为主体的科技资源整合,使之成为集管理、信息、开发、推广于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的工作,并建立起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2)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及利用。为鼓励西部发展,国家给予西部非常多的优惠政策,但由于大部分税收优惠政策条款繁杂、适用要求高、专业跨度大,不同的政策所带来的预期税收利益和筹划成本不尽相同。为此我们组织了全部门参与的研究团队,对各单位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利用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效依据。同时根据集团公司统一部署,对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进行了一一落实。 (3)创造条件享受专用设备抵免税收优惠政策。XX集团各生产矿井每年都存在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投资,且投资金额巨大。根据税法规定: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可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但是部分生产矿井未向税务部门提出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申请。为保证专用设备抵免税收政策充分享受,我们提出以下做法:一是对现有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进行全面清查,并制定专用设备抵免管理办法,明确抵免范围、抵免程序。二是集团公司为各生产矿井提供政策支持,并要求各生产矿井安排专人落实。三是可采用奖励及处罚方式,确保专用设备能够成功抵扣。 6、合理规划设计薪金福利制度,降低个人所得税 (1)合理规划设计薪金福利制度。在对现有薪酬体系充分分析的前提下,结合XX集团未来的人力资源战略,利用税收政策,对公司的薪酬结构、薪酬标准或水平、薪酬发放方式、薪酬发放时机等进行多角度立体的整体薪酬规划,完成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内具有保障力的薪酬激励体系,从而实现公司与员工的双赢。 (2)利用税收政策,增加税收减免额。税法规定,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费都可以在收入中抵免。以住房公积金为例,按国家政策规定,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最高为24%,即单位12%,个人12%,而XX集团目前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比例和基数都分别低于税法规定标准上限。如果合理增加每个月的住房公积金,这就可以起到降低适用税率、起到节约税收支出的作用。 7、对外投资与并购重组中的税收战略考虑 (1)加大投资并购税收筹划研究。投资并购是XX集团重要的资本经营方式,通过并购进行战略重组,达到多样化经营的目标或发挥经营、管理、财务上的协同作用,使XX集团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而税收作为宏观经济中影响任何一个微观企业的重要经济因素,是企业在并购的决策及实施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规划对象。不论企业的并购行为出于何种主要动机,合理的税务筹划不仅可以降低企业并购的成本,实现并购的最大效益,甚至可以影响企业并购后的兴衰存亡。 (2)财税部门积极参与投资并购活动,降低财务风险。以前,XX集团在投资或并购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的吸收财税相关人员参与相关方案的讨论,最终多出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因此,认真吸取经验,转变观念,积极吸收财税部门专业人员参与,利用团队的整体优势,前期做好税收筹划工作,努力降低投资并购成本。 四、税收筹划工作开展的主要成效 1、税收筹划意识得到大幅的提升 税收筹划工作自开展以来,我们在推行税收筹划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XX集团基层单位税收筹划工作已全面铺开, 在全员的学习、培训中,员工的税收筹划理念基本形成,税收筹划工作也从事后管理向事前系统规划转变,税收精细化管理研究工作正在稳步推进。税收法律意识和企业效益意识有了大幅度提高。各专业部门加强沟通、协同推进管理质量和效益的积极性也有了全面的提升。 2、为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保障 通过开展税收筹划,XX集团及时发现自身税收隐患和税收损失,同时将诸多税收不合规行为合法化,规范了税收管理,规避了税收风险,取得了很好的预期效果。从已实施措施的节税效果来看,截止2013年6月30日,集团财务部统计,节税金额达到5.1亿元,但从计划实施措施的节税效果来看,未来节税空间还非常大。间接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稳步提高。 3、推动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实施税收筹划管理,推进了企业集团税务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使集团内部信息沟通更加通畅,各成员单位信息共享,便于迅速捕捉集团内部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巧妙地利用政策的规定,不仅规避的税务的风险,降低了税收负担,也节约税收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另外实施税收筹划管理,给现代企业管理注入了新的内容,推动了相关专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 查看详情>> 2013 年 11月13日,中国银监会发布 2013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根据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5636 亿元,较年初增加707 亿元,较二季度末上涨 0.01个百分点,连续七个季度呈上升趋势。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外在环境和银行利润增速持续下滑的趋势,银行在不良贷款问题上或将继续承压。 一、背景分析 (一)简介 不良贷款(Non-Performing Loan) ,亦指非正常贷款或有问题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中国曾经将不良贷款定义为呆帐贷款、呆滞贷款和逾期贷款(即“一逾两呆”)的总和。 一般而言,借款人若拖延还本付息达三个月之久,贷款即会被视为不良贷款。银行在确定不良贷款已无法收回时,应从利润中予以注销。逾期贷款无法收回但尚未确定时,则应在账面上提列坏帐损失准备。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 1995 年 7 月 27 日发布的《贷款通则》(试行),不良贷款分为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帐贷款。中国自 2002 年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 (二)危害性 1.不良贷款率高,最大的危害是影响银行对经济的支持能力。中国的银行对贷款极其谨慎小心,就是因为不良贷款太多,将直接降低资金的流动性,影响银行放款能力,就有无法支付到期存款、发生存款支付危机的可能。 2.如果靠发行基础货币来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容易引发通货膨胀。如果对之掉以轻心,不良贷款的大量发生还会诱发社会道德风险,如果加大处理不良贷款的力度又可能会引起企业连锁倒闭破产,增加财政风险和社会危机。 (三)案例 3月 20 日,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据《破产法》裁定,对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实施破产重整。 在无锡尚德排名前 20 位的普通债权里,各大银行就占了 11 家。其中国开行 24.12 亿元、中行 17.55亿元、工行 9.12 亿元,还有农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等贷款大户;上述几家银行的债权合计超过 60 亿元,占到无锡尚德负债总额的近三分之二。这样看来,如果按照制定的“打三折”清偿,银行成为无锡尚德各大债权人中损失最为惨重的群体。 (四)政府反应 对于银行通过各地金融资产交易所转让信贷资产的行为,监管层也表现出了警惕。10月 17 日,银监会下发《关于提请关注近期清理整顿交易场所各类风险的函》,指出,“截至目前,银监会未批准任何一家金融资产交易所从事信贷资产(债权)交易业务,商业银行在此类交易所开展委托债权交易和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均属违规行为。”在该函下发后,许多银行担心在金融交易所转让抵债资产属于违规行为,相关业务多已暂停,已经达成协议的业务或要通过拍卖行渠道完成。 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10月份督促银行 “多渠道化解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不良贷款,确保不积累新的风险”,并避免拖延处理坏账问题的机会。 二、百家观点 第一财经:不良贷款率问题比较严重 据第一财经今年 9 月报道,一家匿名的地方银行对太阳能面板产业的不良贷款率达到33%,而今年年初只有 2%,因为无锡尚德破产,紧接着 60 亿元的贷款被清零了,结果是商业银行买单了。 郭田勇:不良贷款集中体现在产能过剩行业 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今年以来,部分企业尤其是钢铁等行业表现并不景气,许多企业贷款逾期,有些甚至成为坏账,这必然会影响到银行的贷款质量。预计到年末,各银行的不良贷款还会继续增加,不良贷款率可能会超过 1%。 谭雅玲:目前不良贷款风险还处于可控状态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认为,目前我国的不良贷款率还未超过 1%,相比同期西方国家以及我国的历史数据都不算太高。且现阶段我国各主要银行的拨备覆盖率都较高,普遍在 200%以上,完全可以覆盖不良贷款上升带来的风险。 证券分析师 Wendy Tang:真正的数据比这个高 在与制造行业的首席财务官谈话以后,东北证券上海分析师 Wendy Tang 表示,“真实的情况可能要比数据显示的恶劣多了”,她估计真实的不良贷款率高达 3%。“至少要 1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些不良贷款才会出现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我还没有看到江苏和浙江的经济恶化情况触底。” 惠誉:中国总信贷规模未来还将上升 中国的信贷狂潮已经制造了严重的债务负担,程度类似于 90 年代末把亚洲国家推向危机的规模。中国的信贷质量从 2011 年年末开始恶化,因为在经济增长下滑和收入恶化的情况下,借款者借取更多的债务用于偿还旧债务。惠誉在今年 9 月估计,借款者拖欠的利息从 2008 年占中国经济规模的 7%上升到 12.5%。到 2017 年年底,这个数字将攀升到高达 22%,并“最终压倒借款者”。同时惠誉估计,到那时候,中国的总信贷规模将被推高至接近 GDP 规模的 250%,几乎是 2008 年 130%的两倍。 策略分析师罗晓鸣:银行需通过有效手段降低风险 尽管目前我国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并不高,但考虑到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银行利润下降带来的长期影响,银行应警惕不良贷款进一步上升的风险,通过核销不良贷款、转让抵债资产等多种手段提升资产质量。 赵锡军: 银行普遍加大用拨备资金核销不良贷款的力度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说,对银行来讲,无论是增加拨备还是核销不良贷款,最终都要侵蚀利润。今年各银行普遍加大用拨备资金核销不良贷款的力度,这有利于银行不良贷款的回落。 三、总结 “中国式特色”的商业银行监管指标数据 至今,银行仍没有披露贷款质量的大幅恶化。中国银行表示,截止 6 月底,它们有 2513 亿元的行业贷款受到产能过剩的负面影响,占总贷款规模的 3%。这些贷款业务的不良贷款率维持在0.93%,与整个银行披露的不良贷款率水平一样。当从数据看来,中国的坏账问题可能仍不大严重。然而,中国的数据往往掩盖了一些事实和 “中国式特色”。 我国商业银行现在存款支付没有发生问题是因为有多年来形成的良好信誉,加之有国家作为其强大后盾,能吸收到大量新的存款,可以利用新存款支付老存款。如果情况发生变化,某家银行的新存款减少,老存款的支付就可能出现困难。如果国有商业银行出现支付困难,则我国银行甚至于整个国民经济就可以出现动荡。 以上的内容可能都是由一个主要的因素驱动的,可能为了保证 GDP 增长 7%的底线,中国不惜代价地增加产能,进而已经导致生产者把自己逼向了失去偿付能力的地步。 不良贷款风险,该怎么处理 作为银行来讲,不良贷款本身是难以生息,这不仅需要增加银行拨备、拉低银行的利润水平。对于已产生的不良贷款,银行也应该加大清收力度,能收回的尽量收回,对于无法收回的贷款,则通过对抵债资产的转让来加速变现、回笼资金。 同时,监管层也应该在规范银行抵债资产转让的同时,积极肯定各地金融交易所的积极因素,促进全国性交易平台的搭建,为银行处置不良资产拓宽渠道,促进银行不良贷款的消化。 据了解,长城、信达、华融、东方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是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主要“买主”。其在收购银行不良资产后,通过拆分重组、分类管理、投资经营等方式,寻求资产增值,并适时变现获利。今年以来,工行、建行、农行、中信银行等银行均已通过挂牌转让等方式转让大量不良资产或抵债资产。而在此轮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各地金融资产交易所表现较为活跃,成为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重要渠道。 反 思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日本市场经济泡沫化,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达到峰值,致使日本经济急速衰退,如果对比与当年的日本,就会发现目前的中国经济和当年的日本有太多的相似性,房地产泡沫化严重,货币增发超额,不良贷款率也在上升。 当然,在日本的历史经验里,日本政府就成功通过制造一大批僵尸银行和企业,成功避免了坏账问题的全面爆发,但代价却是经济经历“失去的二十年”。 纵观全球经济,中国的发展还处于中等水平,未来的道路还很长。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犹如光明前的黎明,昭显了中央领导层的坚定改革之心。但是,我们不能再自欺欺人,一味地不惜代价增加产能,以生产总值、增长率排名论英雄。作为国家,应该稳住经济局势,合理引导产业预期,避免盲目的大马投资,实现经济的体制改革的深度。
  • 查看详情>> 税收筹划作为企业利润管理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企业重视。这是因为税收筹划本身不但能够撑开利润空间,而且能够为其他撑开利润空间手段提供平台和通道,其对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税收筹划的价值 税收筹划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实现其财务管理的目标即税后利润最大化,取得“节税”的税收利益,其对降低企业税收成本,节约资源,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具有一定的价值,笔者认为这些价值主要包括: 1、降低税收成本,节约企业资源,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1)减少现金支出,节约现金资源。现行税制中两个主体税种是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由于产品价格是价税合一,涉及增值税的是不含税价格,价税分离,增值税完全是资金流动,不进入纳税人的损益;企业所得税是对应纳税所得额征税,其也不进入纳税人的损失,也是一种资金运动。税收筹划节约了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也就是减少纳税人现金流出。现金是纳税人的资源,而且是比较活跃的资源,资源整合能够产生较大收益,因而有人说现金为王。税收筹划能够帮助纳税人节约有限资源,能够使资源创造更大价值,进一步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 (2)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企业只有从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入手,寻求提升竞争能力的渠道,才能更好地发展。税收属于企业“成本”范畴,作为非经营支出中最大的一块,直接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在税负不公的情况下与别人竞争,实质上是不在同一起跑线上赛跑。税负的降低意味着收益的增加,收益增加意味着较高的资本回报率,相应促进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税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产品定价,而产品价格又相当大程度决定市场的占有份额,因此说“税”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之一,税收筹划对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大有裨益。 (3)挽回税收损失,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税法所赋予的税收优惠或选择机会,而企业未按照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安排生产经营活动,没有按规定享受优惠政策,造成多缴税款,也就是没有很好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而税收筹划活动不但使企业可以利用国家政策,还要利用地方政策;不但要利用现有税收政策,还要创造条件享受税收优惠。为此,企业可以通过税收筹划挽回税收损失,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2、规避税收隐患,从税收管理视角规范销售等管理流程。 (1)有利于纳税规范,使企业控制合法化。税收筹划作为一种现象或纳税人的行为,是指纳税人或其代理机构在既定的税制框架内,合理规划纳税人的战略、经营、投资活动,巧妙安排相关理财、涉税事项,以实现纳税人价值最大化的财税管理活动。企业开展税收筹划,会发现自己的税收隐患和税收损失,通过对税收筹划风险的评估,会认识到纳税规范是纳税人的基本要求,只有纳税规范才能够经得起任何形式的税收检查,才不会给纳税带来风险。而税收筹划活动可以将财务控制手段融入基本制度与流程,使财务控制进一步加强,并使企业控制合法化。 (2)支撑市场竞争力,规范管理协助企业增加市场份额。销售是企业活动的终点,也是收入确认的环节,更是税收确认的关键点,税收筹划构建的事实要符合销售流程,依据的税法、制度准则也要和销售循环紧密相联系。在销售过程中,销售规模与结构不同、产品价格不同、销售收入实现时间不同、销售方式不同、销售地点不同,其税负不同,税收筹划为纳税人的销售经营活动提出建议,把企业的税收负担调整控制在最佳界限内,达到减少纳税人的税收成本,减少经济损失的目的。因此,企业进行销售筹划,可以支撑市场竞争力,规范管理协助企业增加市场份额。 (3)让企业诸多不合规行为合法化。税收筹划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决策应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理财、营销、管理等所有活动。在具体到某一个产品、某一个税种、某一项决策时,要考虑整体的影响作用和合理性。税收筹划要求企业守法经营,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核算管理程序,精打细算、节约支出、减少浪费,从而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实现良性互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可以让企业诸多不合规行为合法化,从而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步入良性循环。 3、化解税收风险,让企业坦然对待各类各级税务检查。 依法纳税是企业对国家应尽的法定义务,但由于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同,收入、费用的确认存在着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永久性和时间性差异,税收责任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纳税意识不同等诸多因素,都有可能造成企业在纳税活动中的违法(自觉或不自觉),给标企业留下难以处理的税收隐患。企业通过税收筹划及时发现企业潜在的税收隐患,并通过筹划或技术处理方式进行纠正,避免造成企业的重大损失。 (1)化解税收风险可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虽然这种筹划不会使纳税人直接获取税收上的好处,但由于纳税人经过必要的筹划之后,使自己企业账目清楚,纳税正确,还会导致税务机关的经济处罚,这样实际上相当于获取了一定的经济收益。如果纳税人不进行必要的策划安排,就有可能出现账目不清;纳税不正确的情况,从而很容易被税务机关认为为偷漏税行为。偷漏税行为的认定不仅会给纳税人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如加收滞纳金及罚款),情节严重者还会被认定为犯罪,主要负责人还会因此而遭受相应的刑事处罚。 (2)化解税收风险可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名誉损失。纳税人经过税收筹划,化解税收风险,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经济和名誉上的损失,而且还可以使企业账目更加清楚,使得管理更有另有条不紊,更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更利于企业的发生产经营活动。账目不清不利于企业进行各项成本的核算,当然也不利于企业进行各项成本的控制,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及管理上的混乱。因而,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实现涉税零风险不应被排除在税收筹划目标体系之外。 总之,对企业而言,开展税收筹划,可以消除税收隐患,挽回税收损失,控制税收风险,让企业坦然对待各类各级税务检查。 4、解决税收麻烦,节约协调成本,维护企业高管人员尊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开始建立并得到迅速发展,税收管理机制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企业通过违法或者不规范的手段来降低税收成本付出的代价将越来越大,甚至产生无法估量的损失,而税收筹划则能有效地规避纳税人相关的一些不必要纳税风险。通过税收筹划,可以使纳税人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利用有限的经济资源回报社会,提升企业的公众形象,对企业产品或服务市场份额的抢占无疑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有利于企业良性的循环和发展。另一方面,经过税收筹划,使其账目清楚,纳税正确,则纳税人会心境坦然,这其实也是一种收益。 (1)税收筹划可以帮助企业制定《税收清册》,让企业知道自己税收问题和最大税收风险,同时通过税收风险判定,明确税收公关的原则、方法和深度,最终解决税收麻烦;因此,企业通过税收筹划,可以了解税收风险,为企业公关提供依据和尺度,从而节约协调成本,维护企业高管人员尊严。 (2)企业实施税收筹划,可以推进企业税务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使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更加通畅,各单位信息共享,便于迅速捕捉企业内部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巧妙地利用政策的规定,不仅规避税务的风险,降低税收负担,也节约税收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另外实施税收筹划,给现代企业管理注入了新的内容,推动了相关专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5、提高纳税意识,增加纳税规范,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税收筹划不单纯是财务部门的事,而是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税收管理的规范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纳税人实施税收筹划之前,必须懂得税法条款,并对相关及其他的经济法规进行详细了解与周密分析,对可能触犯税法的经济行为加以纠正与防范,使纳税人整体行为合法合理。这样,纳税人就可以避免税务机关的查处或因抵触税收法令规定而遭受处理,纳税行为更加规范。事实上,税收筹划的过程就是税法和会计法规深入学习的过程,就是税收风险评估的过程,而税收筹划通过对企业组织架构设计、交易循环、财务制度规范等方面提出建议,并固化税收筹划方法,使企业长期受益。因此,税收筹划通过操作过程可以提高纳税人纳税意识、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二、税收筹划的使用原则 企业税收筹划不仅是一种节税行为,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充分发挥税收筹划在现化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促进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收益最大化原则 税收筹划是选择活动,选择的原则首先是税收筹划收益最大化。因为,税收筹划的基本属性之一是最大限度地减轻筹划人(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追求收益最大化,实际上是追求成本最小化。税收筹划成本有三类,一是直接成本,即制度重新安排后仍然需要缴纳的税收;二是间接成本,即制度重新安排后增加的管理费用;三是影子成本,即制度重新安排后,可能在未来发生的费用。可见,税收筹划和其他财务管理决策一样,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只有当筹划方案的所得大于支出时,该项税收筹划才是成功的筹划。因此,在税务筹划过程中,应全面权衡利弊得失,应把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选择最适用的税务筹划方法,不能生搬硬套。 2、合法性程度高原则 税收筹划必须是合法的,其合法性有二个含义:一是合理避税活动必须在符合国家税法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合理避税。二是合理避税活动必须符合国家税法的立法原意。这是因为,税收法律不能穷尽一切,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税收法律,所以,尊重税收法律的立法原意,是保证合理避税活动经得起检验的重要依据。税收筹划的合法性大体上有三种形式。一是执行税法,即税收筹划的方法完全符合税法,符合立法原义。二是遵守税法,即税收筹划的方法符合税法,但由于税法和税收规律之间的差异,造成方法不太符合税收立法原义,或者税法没有约束使之符合税法。三是滥用税法,即税收筹划的方法,看似符合税法,但却不符合税收立法原义。企业在税收筹划活动中,我们倡导使用第一、二种,即执行税法和遵守税法,而不鼓励使用第三种即滥用税法。既使在第一、二种之间,当税收筹划收益相同时,我们也要尽可能使用第一种。税收筹划收益不同时,选择第一、二种的收益也就不一样,这里就需要根据筹划人的职业判断,而相机决策了。 3、合理性程度高原则 所谓合理性程度高原则,主要表现在税收筹划活动中所构建的事实要合理,如果构建的事实明显不合理,不但容易被税务机关查出,也会无法自圆其说,难以解释,导致税收筹划不成功。税收筹划活动是一系列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就是构建税收筹划事实,但构建的税收筹划事实必须合理,税收筹划活动才能经得起检验,否则就是弄虚作假,并使税收筹划活动无法开展,或者直接走向偷税漏税。税收筹划的合理性有二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所构建的事实必须真实可能,并且在实际中能够运行;二是所构建的事实必须符合行业的或者约定俗成的比例关系。税收筹划应该是合理的,但这一点在税收筹划的实际操作中往往被忽视。主要是因为合法的税收筹划一般比较合理;或者,筹划人被税收筹划利益强制诱导,看不到合理性存在问题的一面。事实上,合理性原则往往是税收筹划的关键,弄不好则功亏一篑。总之,构建事实要合情合理,更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所设计的方案一定要因时因地而宜,不能一概照搬照套。
  • 查看详情>> 税收筹划是企业利润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企业财务管理行为和政府政策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其经济学意义重大。 一、税收筹划存在的经济学分析 市场经济是一种平等经济,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市场主体拥有平等的市场地位,其体现的经济关系主要是等价交换关系和平等竞争关系;但是,市场主体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竞争就成为市场参与者一种必然的市场行为。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和残酷性,迫使市场的每一个参与主体必须谨慎地进行经济决策。制定决策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和存在基础。决策者的决策,一般都是基于自己所掌握的各种信息。 1、税收筹划是征纳双方博弈的结果。现代税收信息的供求双方可以理解为博弈的双方。对税务征管而言,作为掌握信息的一方,一是不愿公开其税收信息;二是法律法规不明确的、或有疏漏的尽量不公开。对纳税人而言,他们处于被动的一方,只能是想方设法搜集决策所需信息,以利于自己进行正确的决策。得不到足够可靠的信息时,就可能导致决策失误,遭受经济利益损失;当由于缺乏足够的、高质量的、及时的信息而要承担较大的市场风险时,纳税人就会选择放弃;因此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使信息供求各方均有利,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也是信息需求双方长期博弈的均衡点。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规律来达到自利的目的。因为税收筹划不仅直接会减轻企业税负,而且由于减少成本,会强占市场份额而增加收入,只要是理性的企业都会力争进行税收筹划,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 2、税收筹划可以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按照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理论,税收筹划的出现是为了节约交易成本,其具有信息浓缩的特征。所有的交易主体可以从这些浓缩的信息中得到好处,因为这是一种内生性的“共有信念”。当然,这与制度具有能够经受环境连续变化和参与人微小偏离的耐久性特征是分不开的。我们可以认为,这种“共有信念”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当随机变量的作用过大以至于动摇了信任基础的时候,“共有信念”就会发生很大的偏离,这时就会酿成“诚信危机”。 3、税收违法行为的成本过小是税收筹划不能有效实行的深层次原因。税法、准则的执行情况是管理者确定偷逃税等税收违法行为成本的一个因素。如果税法、法规、准则得不到有效执行,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戒,则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成本较低,管理者在权衡了成本与收益之后,自然倾向于选择偷逃税或是使税收筹划行为异化为偷逃税行为。税收作为纳税人经济利益的净流出,理性的纳税人主观上总会存在减轻税负,减少利益损失的动机与愿望,偷逃税作为一种减少税收支出的手段必然会为广大纳税人所考虑采用。由此可见,纳税人减轻税负的动机在目前税收违法成本较小的条件下必然会通过偷逃税这种简单、便捷的方式予以实现,这便客观上阻碍了税收筹划在实际中的运用。 4、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需要依靠法律来进行宏观调控,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经济中法律体系的主要任务也在于维护自主企业制度和平等的经济关系,规范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消除不平等竞争。虽然世界各国都特别注重在税收领域的职业道德教育,但从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偷税案件来看,职业道德约束是很脆弱的,它缺乏刚性,必须依靠严格的法律才能更有效地遏制偷税等经济违法犯罪。 二、税收筹划效应的经济学分析 任何税收筹划行为,其产生的要本原因都是经济利益的驱动,即经济主体为追求其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也是资本的本质所必然需求。就税收而言,它是作为生产经济活动的支出项目,企业必然希望越少越好,无论税收是怎么样的合理公正,都意味着企业的实际经济利益的损失。那么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必然成为其一个最直接和根本的动力。然而,这个并不能解释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动力机制的全部,因为企业自身追求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主观因素的复杂性。 1、税收筹划的微观效应 第一,有利于企业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产权界定清晰的前提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其天性。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实现不仅要求总收入大于总成本,而且要求总收入与总成本之间的差额最大。在总收入一定的情况下,要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就必须使总成本最小化。企业的总成本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内在成本,即外购原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支付工人的工资和津贴等生产成本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成本;二是外在成本,即国家凭借其权力按照税法规定强制、无偿地对企业征收的税收。减少内在成本可提高企业总体的经济效益,减少外在成本同样可以提高企业的总体经济效益。因此,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产权界定清晰的前提下,为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必然将减轻税收负担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目标,而税收筹划则是企业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便利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是税收筹划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受益者,税收筹划的最大功效是满足了企业降低纳税成本的需要。 第二,税收筹划有利于增强纳税人的法制观念,提高企业和个人纳税意识。企业要想进行税收筹划,只有深刻理解、掌握税法,才能领会并顺应税收政策导向,做出理性抉择。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经济占统治地位,国有企业统收统支,“大锅饭”效应较为普遍,经济主体法制观念不强,使得企业和个人或不关心税制,对其中条例不闻、不问、不懂;或全凭人情关系,以言代法,以言代税,税收意识淡薄。可见,税收意识的增强,基本前提是了解税法、学习税法,而税收筹划以经济利益为目标,能引导企业自行完成这一过程。从现实征纳过程中也不难看出,税收筹划进行得早、搞得周全的企业(如某些三资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其纳税意识、纳税行为均令征管机关满意。 第三,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能力。首先,企业在进行各项财务决策之前,进行细致合理的税收筹划有利于规范其行为,制定出正确的决策,使整个企业的经营、投资行为合理、合法,财务活动健康有序运行,经营活动实现良性循环;其次,筹划活动有利于促使企业精打细算、节约支出、减少浪费,从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再次,税收筹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税收的法规、政策在一定时期内有其一定的适用性、相对的规范性和严密性。企业要达到合法“节税”的目的,必需依靠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只有如此,才能使筹划的方案得到最好实现。因此,开展税务筹划也有利于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加强财务核算尤其是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 2、税收筹划的宏观效应 第一,税收筹划有助于提高国家宏观调控的效率。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结构、国民收入分配等的一个重要工具,纳税人的税收筹划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接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过程。当纳税人根据税法中税基与税率的差别,根据税收的各项优惠、鼓励政策,进行投资、筹资、企业制度改革、产品结构调整等决策时,尽管在主观上是为了减轻自己的税收负担,但客观上却使自己的生产、消费活动在国家税收经济杠杆的引导下,逐步走向了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和生产力合理布局的道路,体现了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利于促进资本的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由此可见,纳税人的税收筹划愈周密,国家的税收调控愈到位,这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要远远大于纳税人所获得的减税效益,这应当说是一种“双赢”的结局。 第二,税收筹划有利于完善税制,促使税法质量的提高。虽然税收筹划是对不完善、不成熟税法的挑战,但同时也是纳税人对国家税法及有关税收经济政策的反馈行为,对政府政策导向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国家现行税法完善性的检验。因此,纳税人的税收筹划行为指出了税法建设和税制改革的方向和具体方面。根据这些信息,国家可以改进有关税收政策和完善现行税法,从而促使国家税制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 第三,税收筹划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长期持续增长。从短期来看,税收筹划使纳税人减轻了税收负担,从而导致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下降。但从长期来看,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经济结构的优化,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而税收法律制度的完善,提高了税收征管的效率。所以,最终的结果是使国家财政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效益的提高而同步增长。 第四,税收筹划的推行,突出了税法的权威性、严肃性,有利于增加税收征管透明度。同时,由于第三方税务代理等中介机构的介入,形成了对企业和政府行为的并行监督,使双方能明智地采取合作态度,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恪守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有助于税法公开、公正地执行。 三、税收筹划的启示 从我国目前税收筹划进展的情况来看,税收筹划虽然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并且理论研究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税收筹划在实践中的应用并未广泛展开。 1、对政府的启示,具体是: 第一,就降低偷税的预期收益而言,可从下列三方面入手: (1)完善法律制度,降低需求方偷税的预期收益; (2)建立有效的业绩评价制度,降低需求方偷税的预期收益; (3)提高税收从业人员的报酬,降低供给方偷税的预期收益。 第二,就提高税收违法的预期成本而言,应从下列两方面入手: (1)改革国有产权制度,建立多元化的产权制度体系,提高需求方偷税的预期成本; (2)完善监督机制,加大惩罚力度,有利于提高偷税供求双方的预期成本。 2、对企业而言,应积极开展税收筹划,消除税收隐患,挽回税收损失,控制税收风险,向政策要效益,向政府要效益。 作者简介:朱荣喜,上海视野经济研究所税收筹划项目经理 中国注册税务师,承担近百家企业税收筹划咨询,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首家按效果付费的培训众包平台

0755-83802522

周一至周五 09:00-18:00